6月以來,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qū)境內沒有明顯降雨過程,全區(qū)在田(地)8萬多畝農作物全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羅嶺、五橫、楊橋等鄉(xiāng)鎮(zhèn)部分丘崗稻田及玉米、大豆、山芋等旱作物旱情較重,少數旱雜糧已因高溫干旱枯死絕收。
面對旱情,宜秀區(qū)第一時間成立高溫干旱災害應對工作組,進一步加大抗旱工作力度,下沉田間地頭、摸排災情影響、科學調配水源、保障灌溉用水,在田間地頭下足“繡花功夫”,全力奪取秋糧豐收,確保全年糧食和農業(yè)生產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服務靠前 深入田間指導抗旱
一大批農技專家奔波在一線,為抗旱保產提供技術支撐。指導種糧大戶合理安排水源,實行科學調度;優(yōu)先對抽穗灌漿田水稻進行灌溉;通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增強水稻抗性;補施水稻穗、粒肥,防止早衰;指導大戶利用植保無人機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http://m.themerrymartini.com/uploadfile/2022/0826/20220826104808813.jpg)
根據當前農作物受害程度,及時制定發(fā)放《水稻高溫熱害的預防及補救技術》、《水稻高溫熱害防控技術意見》、《果樹高溫干旱的防御措施》、《蔬菜應對高溫干旱田間管理技術措施》等技術資料,并把資料宣傳到人、發(fā)放到戶。
截至目前,宜秀區(qū)安排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實地開展抗災生產指導500余人次,發(fā)放技術資料800余份。
因地制宜 助力農戶保產保收
針對五橫鄉(xiāng)、羅嶺鎮(zhèn)、楊橋鎮(zhèn)等鄉(xiāng)鎮(zhèn)部分丘崗地極度缺水,出現了水源短缺、灌溉困難等問題,由宜秀區(qū)防辦牽頭,區(qū)財政局、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區(qū)水利局、區(qū)應急管理局等多部門聯合,指導幫助各地通過購置抗旱設備、打機電井、修筑攔河壩等措施,積極協調種植大戶與水庫、當家塘承包戶用水矛盾,上下聯動打通最后一公里,確保種糧損失降到最低。
引水調水、開挖水渠、架設水泵、打機井……在宜秀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抗旱忙碌的場景隨處可見。![](http://m.themerrymartini.com/uploadfile/2022/0826/20220826104809759.jpg)
走近白澤湖鄉(xiāng)獨秀社區(qū)的田間地頭,就聽到打井機轟隆隆的聲音,看見工人忙碌的身影,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抗旱打井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口口水井“應運而生”,噴涌出一汪汪帶著希望的清泉。據了解每口井一天出水量最多能滿足60畝農田的灌溉,有效解決了水稻灌溉用水的燃眉之急,降低旱情造成的損失,目前獨秀社區(qū)共打井 27 口用于農業(yè)生產。![](http://m.themerrymartini.com/uploadfile/2022/0826/20220826104809523.jpg)
“來水了!來水了!”在羅嶺鎮(zhèn)黃梅村小辣椒種植基地,抽水泵的馬達聲隆隆作響,農戶們穿梭在田間,挪動著抽水管,高興得臉上樂開了花,“現在的水比油都金貴呢!”農戶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
目前,羅嶺鎮(zhèn)黃梅村首茬青辣椒正在采收,第二茬也正處于掛果關鍵期。為了打好抗旱持久戰(zhàn),黃梅村購買灌溉水管10000余米、抽水泵25臺,電纜線5000米,開展生產自救,千方百計減少因旱造成的損失。![](http://m.themerrymartini.com/uploadfile/2022/0826/20220826104810940.jpg)
與此同時,宜秀區(qū)各地黨支部把抗旱第一線作為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主戰(zhàn)場,充分發(fā)揮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在大橋街道眉山村,種植大戶陳運堂今年種植了40多畝瓜蔞,高溫天氣使土壤水分減少,影響瓜蔞長勢。村里前不久才成立的黨員抗旱突擊隊了解情況后,給陳運堂安裝了一臺智能抽水泵,緩解了用水難題。
“通過村里的幫助,給我們解決了水源的問題,對瓜蔞的長勢是非常好的。”正在忙碌地瓜蔞基地負責陳運堂高興地對記者說。
面對旱情,眉山村黨員抗旱突擊隊分片包干,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設備、人工、水源等實際問題。
宜秀區(qū)大橋街道眉山村黨委書記蘇環(huán)告訴記者:“我們針對農業(yè)大戶進行一對一幫扶,并點對點進行工作指導,切實了解他們的需求,確保他們有充足的水源。”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宜秀區(qū)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樹立“防大旱、抗久旱”思想意識,堅決打好打贏抗旱保收攻堅戰(zhàn),在抗旱保收一線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為農作物“解渴”,為老百姓“解憂”,確保農業(yè)生產安全,確保經濟社會平穩(wěn)有序。(撰稿:劉穎 審核:方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