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南方都市報AA06版刊登《大師遺風今猶在 村村都有書法家》
日期:2016-02-17 09:21:16 來源: 點擊:
“白天扛鋤頭,晚上搖筆頭。”這是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qū)五橫鄉(xiāng)村民的生動寫照。五橫鄉(xiāng)是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的故鄉(xiāng),其六世孫兩彈元勛鄧稼先也出生在這里,因此五橫地靈人杰,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在這種傳統(tǒng)家風傳承下,五橫當地村民都非常愛好書法藝術,白天他們是農民、獸醫(yī)、工人、民警,晚上有空時就拿起毛筆練字。五橫鄉(xiāng)人口不足2萬,但農民書畫家卻有100多人,書畫愛好者上千人,僅市級以上書法家協(xié)會農民會員就有30多人,幾乎村村都有書法家。
五橫鄉(xiāng),位于長江之畔安慶市北門外,大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麓,距萬里長江也只有20多公里。全鄉(xiāng)總面積48.98平方公里,總人口1.9萬人。
五橫鐘靈毓秀,南望大龍山,東臨鳳凰河,西倚白麟山,北接赤龜山,龍鳳麟龜“四大神獸”共聚于此,故有“四靈山水”之美名,又稱“龍山鳳水”。所產“龍山云霧”、“龍山野茶”等優(yōu)質野生茶,遠近聞名。
五橫人杰地靈,有“文化之鄉(xiāng)”美譽,是清代書法大師、號稱“國朝第一”、“千年一人”的篆刻、書法大家鄧石如及其第六世孫“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故鄉(xiāng),境內的“鄧石如故居(鐵硯山房)和鄧石如墓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鄧石如和鄧稼先紀念館為安慶市重要的人文旅游景點,還有明代崇禎石塔、源浦禪寺、農民書畫村、千年古驛站——— 五橫橋等旅游景點。
2月5日,臘月廿七。65歲的鄧曉峰雖然退休了,到年底了卻很忙。他是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的七世后裔,現為安徽省書協(xié)會員、省文史研究員、中國徽派書畫院院士。當天,他原本應邀參加為市民寫春聯(lián)的活動,得知記者來到鄧石如故居采訪,特地抽空從安慶市區(qū)趕到五橫鄉(xiāng)白林村“鐵硯山房”。
鐵硯山房是鄧石如當年親自修建,為何取名“鐵硯”,這里還有一個故事。鄧曉峰說,當年鄧石如曾在湖廣總督畢源那里做過3年幕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鄧石如辭別還鄉(xiāng),畢源請江南名匠精心打造了一方鐵硯,將鐵硯和一對仙鶴送給鄧石如,說:“先生常說攜一硯可以云游四方,然普通石硯一兩年就會被先生磨穿,今贈鐵硯一方,必能存世。”
鄧石如歸來五橫故里后,種梅養(yǎng)鶴,以鐵硯名其居,并親書匾額懸于門首。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跟著總督做事,將來說不定可以青云直上,升官發(fā)財。但鄧石如卻是個淡泊名利之人,他不媚世俗,不求聞達,不慕榮華,始終保持布衣本色,一生鐘情于書法藝術,視書法如生命,終成一代大家。
山房是典型的皖江民居風格,青磚青瓦。30年來,修繕了4次。
如今的鐵硯山房占地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千平方米,分為三進,第一進為門廳,大門上懸掛著當年鄧石如手書鄧氏隸體“鐵硯山房”四個大字,第二進正廳名“守藝堂”,匾額為鄧石如同為書法家的兒子鄧傳密所書,守藝堂的門柱上刻有鄧石如傳世名聯(lián),一副以隸書書寫的計有146字“龍門”長聯(lián),即: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在守藝堂的正廳,也刻有一副鄧石如所撰草書名聯(lián)“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xiāng)。”當年齊白石也曾錄寫此聯(lián)送給毛澤東。守藝堂的左側廂房,是鄧稼先的出生之地,當年鄧稼先在這里出生并長至8個月后,才隨父母去外地生活。
第三進為燕譽居,這個匾額為鄧曉峰所寫。進門后的屏風上門還有鄧曉峰所撰寫的對聯(lián)“山房鑄國器,鐵硯磨神書”。鄧曉峰說,上聯(lián)是贊譽鄧稼先作為兩彈元勛為國爭光,下聯(lián)是歌頌鄧石如的巨大書法成就的。這一進是作為鄧石如和鄧稼先生平展覽的,里面擺放了一些鄧石如的高仿書法作品和鄧稼先生前所用之物,由鄧稼先之子捐贈。
鐵硯山房不僅是鄧石如、鄧傳密、鄧稼先的誕生地,還孕育了清末教育家鄧藝孫,現代教育家鄧季宣,現代美學家鄧以蟄也就是鄧稼先的父親。
鄧曉峰說,他父親在當地也是書法名家,曾賣字為生,臨摹鄧石如的字幾乎可以假亂真。受父親影響,鄧曉峰6歲開始練字。他聽大人說,鄧石如的字皇帝都非常喜歡。這讓他很驚訝,一個人把字寫好,竟能獲得如此重視。因此,鄧曉峰從小就萌發(fā)要把字寫好的想法。60年來,他筆耕不輟。“我們要繼承家風,不能丟掉祖宗家法。”
農民書法家百余人 有的被吸收進區(qū)政協(xié)
書法大師鄧石如影響的不僅僅是鄧氏后人,現今五橫鄉(xiāng)書畫愛好蔚然成風,不僅有農民、工人、民警,還有獸醫(yī)。今年50歲的吳松奎是名獸醫(yī),記者7日見到他時,他騎著摩托車,說有戶村民家里豬病了,他要去打針。說話的片刻功夫,手機響個不停,原來村里有位老人去世了,家屬要請他去寫挽聯(lián)。別人是一邊扛鋤頭,一邊搖筆頭,他是一邊打針頭,一邊搖筆頭。
吳松奎說,小時候跟著父親走家串戶,很喜歡看對聯(lián),尤其是鄧氏后人鄧劍秋的書法,讓他很佩服。小時候沒有毛筆,就用手指或樹枝沾水在地上寫,真正拿起毛筆來練字,也才15年的時間。他的兩個弟弟在他的影響下,也成了農民書法家。
在五橫鄉(xiāng),像吳松奎這樣酷愛書畫的農民幾乎村村都有,具有一定書畫造詣的還有楊善禹、程小平、楊善耀、楊五四、楊善慶、鄧敦華等幾十位,他們都是國家、省、市級書畫協(xié)會的會員。
五橫鄉(xiāng)人口不足2萬,農民書畫家卻有100多人,書畫愛好者上千人,僅市級以上書法家協(xié)會農民會員就有30多人。近年來,五橫鄉(xiāng)引導成立農民書畫社,組織農民積極從事內部外部交流,還把書畫課引入全鄉(xiāng)中小學課堂。
目前,白麟村的所有知名農民書畫家都被吸收到區(qū)政協(xié),提高了他們從事書畫的積極性。今年60多歲的楊善禹,白天干農活,晚上寫字畫畫,他創(chuàng)作的一幅《毛澤東54首詩詞長卷》篆書,在文化部參加新中國成立60周年展覽后被拍賣公司拿去展覽。
除了村民,五橫還從孩子開始抓書法教育。自2008年起,五橫初中就申報了安慶市書畫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項目,利用每天中午40分鐘的自習時間,在三個年級開設習字課,再挑選出優(yōu)秀的同學,成立書畫特長班,定期開展教學;⑸叫W校長楊普選本身書畫造詣就很高,為把一技之長教給學生,他手把手教,整個五橫鄉(xiāng)的小學在虎山小學帶動下,都開展了書畫教育。
五橫鄉(xiāng)村民:民風淳樸,堅守傳統(tǒng)。在五橫鄉(xiāng),幾乎沒有上訪和群體性事件,很多民間矛盾,不論是家族內部的,還是鄉(xiāng)鎮(zhèn)之間的,都能通過村規(guī)民約,通過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將矛盾化解,因此,也很少看到有吵嘴打架的事情發(fā)生。
五橫鄉(xiāng)村民:我們楊家的祠堂屬于“四知堂”,即漢代名臣楊震所說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因此我們家風最被看重的是做事要坦蕩、做人要真誠。
上一篇:2月7日安慶新聞聯(lián)播刊播我區(qū)大年三十堅守崗位加強森林防火值守
下一篇:2月17日安徽衛(wèi)視刊播我區(qū)干群熱議省兩會 聚力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