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隨著匈牙利對匈塞邊界加強管制,豎起高墻和鐵絲網(wǎng),這條路走不通了。難民不得不另辟新路:從塞爾維亞向西進入克羅地亞,隨后北上,越過斯洛文尼亞,到達奧地利。
眼見難民如潮水一般涌入,這幾個巴爾干國家坐不住了。他們要么加強邊境控制,關(guān)門堵難民,要么開門放水,把難民引到鄰國,難民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伊拉克小伙穆斯塔法·魯法耶的話總結(jié)了難民們顛沛流離、彷徨無助的感受。
魯法耶19日告訴記者:“我不知道最后能到哪兒,因為過了塞爾維亞,不知道哪個國家的大門會向我打開。”說這話時,魯法耶正在馬其頓一個難民營準備偷渡。
按照美聯(lián)社的報道,由于路線拉長,成本升高,組織難民偷渡的“蛇頭”坐地漲價,許多難民出不起錢,不得不在半路“下車”,靠自己闖蕩,走余下行程。
匈牙利政府延續(xù)此前的防堵政策,在毗鄰克羅地亞的邊界建起一道長41公里的鐵絲網(wǎng),并增派500名民兵駐守邊境口岸,欲圖把待在克羅地亞的難民擋在墻外。
人口只有四百多萬的克羅地亞不到一周以來已經(jīng)迎來兩萬多名難民。不同于匈牙利政府,克羅地亞政府采取防堵和轉(zhuǎn)移齊下的政策。
17日,克羅地亞關(guān)閉了該國與塞爾維亞的7個邊境口岸,從克羅地亞開往斯洛文尼亞的火車也已停運,以防止鄰國難民涌入。
18日,克羅地亞政府動用數(shù)十輛公共汽車和一列火車向匈牙利邊境運送數(shù)千名非法移民,引起匈牙利政府強烈不滿。
匈牙利政府發(fā)言人當晚表態(tài)說,克羅地亞官方有組織地向匈牙利運輸非法移民,屬于侵犯邊界且有犯罪嫌疑,匈方已就此展開調(diào)查。
斯洛文尼亞政府也對克羅地亞表示不滿。斯洛文尼亞總理米羅·采拉爾19日批評說,克羅地亞作為歐盟最新的成員國,沒有擔負應(yīng)盡責任,把難民“引到”斯洛文尼亞邊境,轉(zhuǎn)嫁責任給他國。采拉爾18日表示,可能考慮在斯洛文尼亞開通“難民走廊”,讓難民經(jīng)由該國進入奧地利。當晚,在斯洛文尼亞的一個邊境口岸,數(shù)百名難民試圖沖破安全防線,從克羅地亞一側(cè)闖入斯洛文尼亞,與防暴警察發(fā)生摩擦。
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報道,今年以來已有接近50萬難民和非法移民橫渡地中海進入歐洲,僅8月就有15.6萬名難民抵達歐洲。他們大部分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等西亞北非的戰(zhàn)亂國家。
難民潮讓歐洲國家一籌莫展。歐盟內(nèi)部一直沒有達成一個統(tǒng)一的政策,以德國為首的國家號召按照各國能力分攤難民安置配額,遭到匈牙利、波蘭等國反對。歐盟定于23日舉行難民問題特別峰會,再次討論難民安置事宜。(王宏彬)(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