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謀殺案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誰?行刺動機是什么?仍然謎團重重。
逮捕5名槍殺案嫌疑人
兩人被起訴 一人認罪
當?shù)貢r間2月27日深夜,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前副總理涅姆佐夫在莫斯科大橋上與一名烏克蘭女模特在路邊走時,有人從后面朝其開槍。監(jiān)控錄像顯示,這名嫌疑人隨后快速離開大橋上的人行道,跳進附近一輛汽車逃走。
在涅姆佐夫遇害后,俄羅斯有關部門接連逮捕了5名據(jù)稱與槍殺案有關的嫌疑人,其中一人是車臣共和國警衛(wèi)部門的一名指揮官,還有一人稱自己有不在場證明。
這些犯罪嫌疑人分別是紹爾·達達耶夫、安佐爾·庫巴舍夫、沙吉德·庫巴舍夫、哈姆扎德·巴哈耶夫、塔梅爾蘭·茲斯凱爾漢諾夫。其中前3人于7日在俄南部印古什共和國被抓獲,哈姆扎德·巴哈耶夫和塔梅爾蘭·茲斯凱爾漢諾夫于8日凌晨在莫斯科州奧金佐沃區(qū)被抓獲。
案件的突破令俄羅斯震驚。在被逮捕的5人中,身份最特別的是達達耶夫。他在被捕前是車臣“北方營”特警,有人稱達達耶夫經常出現(xiàn)在車臣總統(tǒng)卡德羅夫的保鏢團隊中。車臣政府網站顯示,達達耶夫2010年曾經被授予“勇敢勛章”。曾在車臣共和國警衛(wèi)部門供職10年,任一個小分隊的副指揮官。
俄安全部門表示,根據(jù)警方掌握的初步鑒定結果,有充足的證據(jù)證明射殺涅姆佐夫的是達達耶夫。俄執(zhí)法部門下一步將繼續(xù)尋找射殺者所使用的武器,以最終確定殺害涅姆佐夫的槍擊者。
俄安全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說,達達耶夫是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射殺涅姆佐夫的原因可能是不能容忍涅姆佐夫多次對伊斯蘭教進行詆毀。目前,還無法確定參與射殺涅姆佐夫的犯罪嫌疑人是否跟國外勢力有關。但俄安全部門已掌握犯罪嫌疑人跟國外勢力的通話記錄,目前正在對這些通話記錄進行詳細調查。
嫌犯達達耶夫和庫巴舍夫已被正式起訴,其中達達耶夫認罪。巴斯曼地區(qū)法院發(fā)言人法德耶娃沒有說明兩人受控的具體罪名。另外4人仍被拘押,但堅稱自己清白,都否認參與槍殺捏姆佐夫行動。
第6名嫌疑人拒捕自殺
誰是幕后黑手迷霧重重
第6名嫌疑人是30歲的別斯蘭·沙瓦諾。7日下午,俄羅斯警方發(fā)現(xiàn)他躲藏在俄聯(lián)邦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一座建筑物內,隨后對該建筑物進行包圍,沙瓦諾起初嘗試突圍,朝警方扔了一個手榴彈,后引爆自殺。
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局局長博爾特尼科夫說,這些被捕分子來自北高加索南部地區(qū)。這一地區(qū)長期以來是反俄羅斯當局分子的溫床。
接連抓獲嫌犯并未讓俄羅斯松口氣。事實上,人們越來越難以判定,到底誰是謀殺案的幕后黑手。謀殺案越來越顯露出其復雜性。有外媒指出,與其說這一震驚世界的謀殺案調查已經接近尾聲,不如說它剛開始露出真實的復雜面容。
俄總統(tǒng)普京在案發(fā)時就認定,此案符合“雇兇殺人”案的一切特點。那么是誰在買兇刺殺涅姆佐夫?為何要行刺?俄媒稱,目前,俄方仍在調查作案動機和背后主使。
為何能接連抓獲嫌疑人
街頭監(jiān)控發(fā)揮重要作用
從前幾天飽受外界質疑的“案情無進展”,到突然抓獲嫌犯,俄羅斯調查委員會是怎樣取得這成績的呢?據(jù)俄《觀點報》報道,消息人士指出,在調查過程中莫斯科街頭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使警方成功地獲得了嫌疑人清晰的照片。
據(jù)報道,涅姆佐夫遇害后,俄公眾質疑在其遇害地點有至少7個攝像頭,卻沒有一個能夠提供清楚的畫面,因此認為警方辦事不力。但俄媒體援引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說,事實上事發(fā)后警方已經獲得兇手足夠清晰的影像照片,并且監(jiān)聽到了他們的電話,以及他們乘坐的車輛信息。但為了不打草驚蛇,警方故意沉默,不對事件進行披露與評論,讓兇手不知警方已秘密展開追捕行動。
在偵辦過程中,俄警方動用了至少100名警力進行調查,找到嫌疑人實施犯罪時所駕駛的灰色ZAZ Chanse車,并在車內發(fā)現(xiàn)兇手頭發(fā),皮屑等,他們以此為突破口進而將古巴舍夫和達達耶夫2人鎖定。
深讀
謀殺案
離真相還有多遠?
俄方接連公布的好消息并未打動國內的反對派,也未令西方信服。
美聯(lián)社報道稱,俄方簡短而含糊不清的聲明只是馬上引起人們的質疑。有人認為,涅姆佐夫在安全得到高度保障的克里姆林宮附近地區(qū)被殺害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涅姆佐夫生前最親密的盟友雅辛稱:“很難判斷嫌疑人是否是真正的殺手,或者是調查走錯了方向。”“在任何情況下,極其重要的是事情不只局限于拘留殺手,不管他們是否是真正的殺手。關鍵的任務是確認和抓獲下達命令的人。”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8日稱,莫斯科當局又把線索指向高加索地區(qū)。在2006年被謀殺的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案件中,也出現(xiàn)了高加索地區(qū)的蹤跡。從當局的理論可以證實是宗教極端主義。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qū)的分離主義分子多年來一直在爭取建立一個獨立的哈里發(fā)國,并進行恐怖襲擊。但這個“答案”并不令國際社會信服。
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莫斯科這么快就認定他們是嫌犯并不令人吃驚,但還是令人懷疑,他們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嗎?
據(jù)新華社、中國日報、央視